-
昆明书法家协会与民盟西山基层委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书法艺术校园氛围,近日,昆明书法家协会和民盟西山区基层委走进西山区海口云光中心学校,开展“手拉手”共建之书法家进校园活动。
-
2023昆明模特艺术家协会举办公益系列精品课程培训圆满结业
为了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加强对模特文化市场建设的意识,引领与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感受模特文化氛围。
-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第二届文创大赛终评获奖作品名单公示
日前,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第二届“点亮滇池 圆梦春城”文创大赛最终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
第二届云纺M60紫薇文化艺术节开幕 「绛紫」摄影大赛邀你参赛
「绛紫」摄影比赛于6月22日至6月24日,面向广大摄影爱好者征集紫薇花照片,用镜头诠释紫薇花的美丽。
-
“昆明市传统地方戏曲和曲艺传承展演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传承展演中心的成立,将为昆明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昆明市传统地方戏曲、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感知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雾·里-三江并流核心区人文地理展》开幕
6月18日,《雾·里-三江并流核心区人文地理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
-
用漫画、艺术与科技的碰撞探寻昆明之美
对于城市的热爱,是一股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如同一首婉转动人的诗篇,也是艺术家和学者们追逐的灵感之源。
-
红河哈尼梯田!摄影家心中的“诗和远方”
哀牢茫茫,红河滔滔,哈尼梯田四季如画、景象万千。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丨看!中国的“棉花堡”
雪山脚下,纳西圣地,今天《什么是云南》摄影师罗铭带领我们一同来到哈巴雪山山麓,看!经千百年沉淀才能形成的钙化景观。
-
让非遗文化传承多点开花
连日来,红河州元阳县文化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非遗文化传承在元阳大地多点开花,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
手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③|一声惊雷携雨来 绿水青山菌飘香
盛夏的一场雨过后,一朵朵小伞在云南的山林中破土而出,经过丰沛雨水的滋润,云岭大地上的山坡上、树林间、小溪旁,会长出一窝窝、一丛丛的野生菌。一年一度的“吃菌季”,来了。
-
昆明市2023年“·精神的家园”端午节主题活动在主会场举行
6月20日,昆明市2023年“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端午节主题活动在官渡古镇举办,大家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
“‘风花雪月·苍洱情’李忠翔画大理·捐赠作品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展
6月2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藏‘风花雪月·苍洱情’李忠翔画大理·捐赠作品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展。
-
大师绘杜曲 乡愁落满墙
杜曲村是度假区大渔街道滇池沿岸的一个小村,这几天,走过这个村的人都觉得这里很不一样。
-
定格青春记忆 留住美好瞬间 “发现高校之美”摄影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从校园一角到光影青春,随手一拍记录美好瞬间。2023年“发现高校之美”摄影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6月15日至6月21日期间,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联合云南理工职业学院招募10位摄影爱好者(报名地址 https://www.clzg.cn/activity/579.html),开启首次校园采风活动。
-
2023.06.16
-
包倬:“扶你们上马,看你们绝尘而去”
每一滴水的归宿都应该是大海。这是对水的祝愿,但不是既定的结果。因为一滴水有可能升空,变成雨和雾,也有可能被饮用和灌溉,湮没于肉身和尘埃。这就像我们的写作,也像一本文学杂志的处境。
-
从《滇池》游向文学的大海
43年来,《滇池》杂志发表文学作品5000余万字,与中国各省作家和作者保持着密切联系,读者遍及全国和国外,发现和推出过众多优秀作家,影响遍及全国。2003年,《滇池》杂志创办了“滇池文学奖”,每年评出省内外优秀作家5名,获奖作家遍及北京、江苏、湖北、云南、四川
-
"霞客行之江山多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系列活动开始啦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今天的21个省 (区、市),其所著《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兼具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坚韧精神、求实精神的著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游记开篇之日 (5月19日) 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
2023.06.15
-
滇池文化大使进乡村:用文化创意为滇池沿岸“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出谋赋能
6月5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展“滇池文化大使进乡村”活动,邀请清华大学学者、云南文化艺术界名人、专家等到滇池沿岸考察参观,通过座谈交流、实地采风等,用文化创意为滇池沿岸“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出谋赋能。
-
2023.06.15
-
弘扬传统文化 昆明开展80余场非遗系列活动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昆明市围绕主题,采取市、县齐联动的方式,通过市级主会场、各县(市)区分会场同期推出特色鲜明、贴近公众的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