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然:几点零碎的感想
——在“打造云南儿童文学升级班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讲几点零碎的感想,和朋友们,主要是和年轻的朋友们交流。
1973年10月27日,我的一篇不足千字的作品《海花》,发表在《云南日报》上。主持副刊的张昆华先生,在《海花》这个题目后面的括号里,标注了“儿童文学”4个字。从此,可以说我是毫无准备就和儿童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现在正好40年了。
40年前,我基本上还是青年吧,不到30岁。其实就搞文学来说,我的起步已经有些晚了。我总觉得文学和年轻、和青春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的老作家们,都是从青年作家走过来的,都年轻过,有当下年轻人没有的经历和经验,不少老作家依然保持着丰沛的创作活力,很让人钦佩。比如年近八旬的老作家张昆华,就不断有新作问世,前天《人民日报》副刊的“美丽中国”征文,还有他的一篇诗意葱茏的散文。文学创作要智力,也要体力。不久前和吴天谈这个问题,他也有同感。年轻,有的是精力和气力。干一天活下来,爬在吃饭桌上,就把捉到的字、词,拼命往稿纸上按。我当然也这样努力过,教训是没有趁年轻多读点书。后来尽管我也恶补,把书本翻得哗哗响,毕竟错过了读书的最佳时期,就像老来补钙一样,补不进去了。读书少,特别是读那些经过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经典名著少,我创作的后劲就不足,现在已渐趋枯萎。我感觉我正在失去语言,失去文字。我给朋友写信说,“我深深感到,许多曾经新鲜活跃的字、词,纷纷从我记忆的仓库里逃跑了。它们在我封闭的仓库里呆不住了。它们非常沮丧和无聊。它们必须另找出路和新主人。它们在这个仓库里闲得发毛,不知如何是好。它们说‘我们得逃出去!’它们吵着叫着,决意出走,弃我而去。它们正在集体越狱,它们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享受它们语言的狂欢。它们渴望这样的自由。它们是语言的精灵,它们要释放自己的天性。我听到它们呐喊,我只好放它们走。我没有办法。”
我说这些,是想真诚地给年轻朋友们一个提醒:“青春如茶,不可久放。”
这句很经典的语言,不是我说的,是我的老友乔传藻说的。1996年秋天,我们结伴去北京参加桂文亚作品讨论会。坐在火车上,我们喝着茶,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我们谈到了我们曾经的年轻和青春,老乔发出了“青春如茶,不能久放”的感慨。现在我把乔公的这几个字转赠给青年朋友们,我相信乔公是乐意的。希望青年朋友们,珍惜自己的青春,用好自己的青春,多读书,多写作,让你们的青春在云南儿童文学中大放异彩,让青春的你们为打造云南儿童文学升级版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