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邻里关系、营造团结、互助、文明、祥和的浓厚氛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社区实际情况,2016年8月10日,昆明市文联与黄家庄社区开展第五届邻里节系列活动——“记忆中的老昆明”。市文联、官渡区文联、区团委、太和街道办事处、黄家庄社区党员、居民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富有文化底蕴和本地特色的文艺表演:
活动随着社区文艺志愿者队伍——舞动耀龙舞蹈队带来的民族舞《西域风情》拉开了帷幕。活动的文艺表演部分都是由居民文艺志愿者带来的,其中,最具有昆明本地特色的、由胜桥豆花米线的创始人杨美淮女士的花灯戏《和谐盛世,春风暖》及《娇生惯养,出逆子》,更是把这次活动旨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表现得淋漓尽致。社区充分发挥文艺骨干和文艺志愿者队伍的人才资源,使辖区居民能够发挥所长,实现了从以前的社区关上门办活动到引导居民办自己喜欢的活动的重大转变,实现文化服务于民的目标。
有着祖传绝活儿的民间工艺传承人 :
文艺表演的同时,社区请到的六位老昆明民间手艺人也在现场忙碌起来,他们做出了六种现在已经很少见的民间手工艺品,包括转糖、捏面人、做棉花糖、吹糖人、剪纸和草编艺术品,让到场参加活动的居民们一下就回到了记忆中的老昆明。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居民们都拿到了一种工艺品兑换券。有一位带着孩子来参加的居民告诉社区工作人员:“儿童的玩具多得举不胜举,糖人、面人不再是哄孩子的玩物,那些挑担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已很少见到,没想到社区把这些老手艺人都找来了,他们捏制的色彩斑斓的小玩意,一下子又把我们拽回了那个时候的老昆明,这样有趣好玩的活动我们很喜欢。”
紧张刺激又花样百出的缝沙包比赛 :
沙包也是曾经的老昆明人都很喜欢的一种玩具,活动现场准备了玉米籽、剪刀、碎布等缝沙包必须的物品,主持人宣布了比赛规则后,很多人都跃跃欲试的想上台展示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沙包。经过五分钟的比赛时间,参赛选手都完成了沙包的制作,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沙包也呈现在大家面前,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菱形的等等形状,通过现场随机观众在选手身上粘贴心形的方式评选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和优秀奖2名。
有趣实用的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有奖问答:
在活动的最后,社区准备了60题有趣实用的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有奖问答,其中10题由主持人宣读,现场抢答,答对有奖,题目都是与昆明的地名、文化生活有关的贴近居民生活的内容,抢答气氛热烈,居民们纷纷举手答题,10份奖品很快就兑换完毕。没有抢答成功的居民们觉得意犹未尽,所以社区也将剩余的50题悬挂在活动会场侧边由参与者自由选取回答,答对者纷纷凭题目彩条到工作人员处领取到了精美礼品一份。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可以贯彻落实挖掘昆明地域文化资源,征集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留住乡愁,让乡情乡音凸显地域特色的目的,而且通过召集老手艺人这样的活动开展,使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彰显亮点,文化建设项目有新突破、文化活动形式有新特色、文化品牌有新形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惠。同时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对文化遗产和重视民间手艺传承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宣传,让居民在娱乐中拉近彼此的距离,感受到来自社区、来自邻里的融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