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书画院年展
2019年至今,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各方面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文研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市文联中心工作,开展本院各项工作,文研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昆明市文学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结合文研院实际,总结如下。
一、 近五年来文研院工作情况
(一)《昆明文艺》创刊至今,逐步完善、趋于成熟
2019年,《昆明文艺》重点策划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完成了“昆明文艺”微信公众号的升级改造,全方位发布和推介昆明文艺发展和成果展示内容。
2020年,文研院完成了《昆明文艺》的升级改版工作,改版后每一期都围绕重大时政主题,精心策划、编辑、图文并茂地推出了“生态文明专号”“脱贫攻坚专号”等艺术水准较高、可读性强、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作品,得到各级领导、文化部门以及协会、基层文联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并于2020年荣获“云南文学优秀内刊”称号。
自2021年“春天号”起,组建了以文研院在职职工为基础加外聘特约编辑为架构的编辑部,以“聚焦昆滇文艺动态、传承昆明历史文化、展现文学艺术佳作、联动多元文艺门类”为办刊宗旨,打造了“文艺长廊、文艺快讯、前沿报道、特别策划、名家风采、文学家园、艺文在线、昆明篇章、民艺振兴、好书鉴赏”几大板块,实现了云南省州市全覆盖、昆明市县市区全覆盖,还辐射到广西、贵州及四川等周边省份。
《昆明文艺》杂志编辑部在2022年不断完善杂志各栏目内容,守正创新,保障刊物按质、按时出版,持续提升了前沿报道、名家风采、文艺评论等核心板块的质量,在各季期刊中结合时代主题、深入融合党的政策、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性、艺术性、文献性和昆明独特文艺气息的专辑内容。同时创建了“昆明文艺”微信视频号,实时发布文艺活动动态和精彩内容,得到各界一致好评。
2023年,《昆明文艺》杂志编辑部响应时代主题,深入结合市文联整体工作实际,策划涵盖了本省本市文艺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造成的影响等几大重点领域的专题文艺内容。杂志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每一期刊物均凸显了昆明文学艺术领域的一定高度和广度,也为各研究机构、相关部门了解、研究昆明各门类艺术发展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资讯,为各类艺术家作品、成就的展示提供了高质量的平台。
2024年,《昆明文艺》杂志编辑部持续加强落实各环节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保持高水平的艺术判断力和对文艺发展的关注。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出展示市文联年内各项重大活动,展现了县市区文联、各行业协会的文艺发展动态,同时对各文艺类别有研究价值的重头稿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形成汇总材料,以供各级主管部门了解掌握昆明文学、艺术发展实际。
(二)圆满完成四届昆明书画院年展工作,顺应时代主题,推出精品力作
2021年,依托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契机,昆明书画院年展时隔五年得以重启。昆明书画院组织书画艺术家赴晋宁、东川深入基层开展采风,通过采风创作和社会作品征集评选,120余幅作品入围“2021年昆明书画院年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在西山风景区艾维美术馆展出一个月。同时联合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艾维美术馆依托本届画展又推出了“听音乐、看书画、学党史”音乐书画艺术党课公益活动,再次扩大了本届年展的社会影响力。
2022年,昆明书画院依托党的二十大召开契机,组织多名书画艺术家赴呈贡、晋宁、宜良开展采风,通过采风创作和社会征集评选作品,“2022年昆明书画院年展—喜迎盛会向未来书画展”在艾维美术馆展出一个月。同时,文研院依托本届年展举办了高质量的艺术公益培训活动,特邀请甘立勇、汤海涛、马祥和、王新几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各个艺术群体授课,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23年,昆明书画院围绕建设“六个春城”目标要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创作、策划主线,组织优秀书画艺术家赴磨憨开展采风写生创作并完成了一批展现磨憨城市建设、文艺发展、风土人情的艺术作品。同时面向社会书画艺术家广泛征集优秀作品,还收到了省外其他城市的职业书画艺术家的投稿,这是对昆明书画院年展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拓展和肯定。“往之—故事春城 2023年昆明书画院年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展出一个月,彰显“魅力四射的高原明珠、心向往之的锦绣春城”。
2024年,昆明书画院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书画的形式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组织书画艺术家赴宜良、禄劝、晋宁开展采风写生和主题创作,同时广泛征集、特邀优秀作品,以“望乡”为主题表达昆明家乡的变化、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望乡2024年昆明书画院年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展出一个月,推出了一批能发出昆明声音、讲好昆明故事、刻画昆明形象、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建设现代精神家园的书画作品。
(三)多视角开展专业性文艺课题研究,取得成果显著
2020年,文研院协助完成重点课题《昆明市文学艺术资源普查报告》《昆明市协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的调研普查、信息收集、分报告撰写工作。同时,《明清两代滇籍谏官录》正式出版,得到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及一致认可。该课题于2018年由文研院职工陈黎同志申报,2019年底完成书稿,经文联组织专家组审核评定,2020年该书得以顺利出版,被市委列为推荐给全市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读本。
2021年,文研院依托退休职工、国家一级美术师胡晓幸同志个人画展举办时机,组织召开了胡晓幸美术作品研讨会,对该同志近年来所创作的作品进行研究讨论。姚钟华、屠维能、宋坚等知名艺术家、美学评论家充分阐述了胡晓幸同志的作品特征,为书画艺术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文研院充分融入新时代文艺创作要求,分别以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伟大工程建设为主题,组织文学家、音乐家、书画艺术家、摄影家及其他门类专家近40人赴海口林场、石林彝族自治县及东川、白鹤滩水电站开展3个阶段的文艺创作调研,对市文联所属文艺家协会、县市区文艺发展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摸底。
2022年,文研院根据我市儿童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昆明儿童文学作家近年来在全国性奖项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开展了昆明儿童文学现状调研的课题研究,了解昆明儿童文学(太阳鸟)作家群的发展并形成调研报告。同时,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基本情况,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大黑彝族服饰为研究对象,开展云南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传承及保护调研报告暨原生态民俗展演课题研究,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采风。
2023年,文研院延续2022年文艺调研课题项目,其中昆明儿童文学(太阳鸟)作家群调研课题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最终评审和定稿,并以课题调研报告内容为基础,开始筹备撰写《“太阳鸟作家群”简论》课题专著。云南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传承及保护调研课题项目延续2022年调研内容赴石林、弥勒继续走访,通过主创团队精心编创而成多元素融合的复合型艺术模式展演,最终形成一份调研报告、一份研究论文和十套融合传统创新设计的高定礼服,课题成果在2023年昆明文艺周的“润秀霓裳”专场舞台进行展示,充分发挥云南独特少数民族文化内核窗口的宣传作用,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2024年,文研院延续开展昆明儿童文学(太阳鸟)作家群调研项目,在前期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撰写、研讨调研资料,不断修改和分析、增补相关资料,完成了专著《“太阳鸟作家群”简论》的撰写和出版。该课题调研工作成果暨《“太阳鸟作家群”简论》书籍在璞玉书店正式首发,多位专家学者均认为本书是对“太阳鸟作家群”这个云南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标志性文学群体所做的第一次系统性研究。
(四)打造文艺创作培训项目品牌,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基层覆盖
根据市文联 “美在春城”—2020年昆明文艺周系列活动工作要求,文研院承担了文艺周培训工作。各县市区文联参加此次培训近80人,文研院负责整体活动的统筹协调、培训内容的安排落实,以及其中两场培训的策划、组织和实施,邀请到省内著名文学大咖、媒体名人,获得业内高度赞誉。
2021年,文研院提出以品牌化的方式,持续开展公益美育培训,与石林彝族自治县教体局联合主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层行业暨石林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艺术美育培训活动。组织一批知名艺术家、教育家,以文化惠民的方式为石林县中小学艺术类教师提供培训,开设书法、国画、水彩、合唱指挥排练、钢琴艺术指导、基础乐理、标准普通话及教师举止礼仪等多个培训班。学员的审美及创作空间得到了较大提高,对老师的授课方式、专业技能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2年,文研院联合官渡区人大主办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暨昆明市官渡区书法绘画培训活动。组织知名书法家、美术家为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有效提升了广大书画爱好者审美意识、创作水平,充分展示了昆明市公益性文艺事业近年来发展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所取得的成果。
2023年,文研院组织书画类、文学类艺术家开展了多期文艺创作培训活动,通过整合手头资源,开辟了与县市区文联、行业协会及民主党派合作培训的模式。包括组织省作家协会、各大高校专家教授等,针对散文、小说、诗歌等多方面内容开展文学创作培训;与璞玉书店联合举办当代昆明小说沙龙,为广大基层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联合民建云南省委科教文委在安宁市华清中学举办2023年昆明市(安宁市)书法绘画美育培训活动,组织专家带领学员前往曹溪寺、云南钢铁厂(昆钢)旧址进行实地采风创作和绘画理论教学。培训有效提升了文学创作、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了书画爱好者的创作、发展水平。
2024年,文研院联合宜良县文联在宜良创作基地云花阁开展昆明市宜良县书法绘画美育培训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组织书画专家进行现场授课的同时,还带领学员前往宜良火车站、岩泉禅寺、老城后街、滇越铁路“水晶坡”站等地进行写生创作,涉及山水、花鸟、水彩、隶书、行书等多个书画艺术种类,学员的部分创作成果也在“昆明文艺”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线上展示。活动加强引导了昆明市文艺公益培训工作的开展,真正做到文化发展惠及于民、服务于社会。
(五)创新举办艺术活动的方式和形式
联合艾维美术馆举办文学艺术月。2023年文研院联合知名文化企业——艾维美术馆策划实施“山径春行”文学艺术月系列活动,举办“山径春行”艺术展和中国传统经典山水画临摹作品展两场书画展,并开展青少年交响音乐会、青年诗人交流、音乐鉴赏会等多个系列活动,实现“春”这一自然元素在本土景观及哲学思想向艺术的升华及回响,以文艺志愿服务的形式,激发青年文艺人才创作、成长的蓬勃动力。
协助儿研会、昆明日报完成“春城少年”专刊出版,协办首届现场写作大赛。2023年,文研院协助儿研会、昆明日报完成了4期“春城少年—昆明日报”专刊出版。同时,三方联合举办了“春城少年”首届现场写作大赛,还邀请到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新带来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老、中、青三代云南“太阳鸟”作家也来到现场,为学生加油点赞。活动激发出中小学生写作的热情,培养他们爱阅读、多读书、勤写作的习惯。
(六)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院内职工队伍专业素养
2022年,文研院通过公开招聘,完成3位同志的招聘工作,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有力地充实了文研院的人才队伍。同时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项业务技能培训,以项目开展促进年轻职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
二、 特色亮点
依据单位职能,立足自身团队建设开展业务活动,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综合能力。引导、鼓励干部职工完成从项目开展、策划、实施到结项各环节工作,总结经验,扎实业务技能,开阔眼界。同时结合日常工作及项目需求,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如党务工作、版权登记、写作技能、日常管理等专题培训,快速提升综合素质。
在项目工作中不断总结创新。完成《昆明文艺》的升级改版,开发新的文艺版块,不断提升选稿专业性和创新性,充分展现昆明文艺风貌;以新的视角开展文艺课题调研,把宣传文艺人才和促进队伍建设作为调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挖掘文艺调研新版块,助推昆明文艺发展;立体式地开展各届昆明书画院年展,融合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耕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弘扬时代主旋律、展现乡村新风貌和昆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重大成就等主题引领昆明书画艺术家创作出新时代的书画精品;打造文艺创作培训项目品牌,创新培训模式和领域,展现昆明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成果。
关注各方面人才发展,有效吸纳中青年人才。在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掘和吸纳各类艺术人才,包括优秀文学编辑、文学家、书画艺术家等,并建立优秀人才档案库,为文研院业务发展初步建立人才蓄水池。
注重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引领作用,做到开展“三重一大”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要求全院职工参加党建、党风廉政及历年的主题教育,通过学习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各方的核心作用。
加强网络和媒体宣传,运用好信息渠道提高文化影响力。包括通过“昆明文艺”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发布活动成果展示、发布各项文艺活动的精彩瞬间视频:通过中国美术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掌上春城等线上线下媒体实时报道、宣传推广文艺活动开展情况,提高文化热点的影响力和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