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街活动
晋宁区文联深刻领会中央赋予文联组织的“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定位,牢牢把握“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结合实际,晋宁区文联提出了“以工作争地位,以活动争经费,以精品出人才,以人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4个着力”努力促进晋宁文学艺术事业上档升级。
一、 着力挖掘文艺活动资源,加强品牌活动声势影响
开展有声势、有影响、有主题的品牌活动,是文联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抓手。晋宁区文联把抓活动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建立志愿服务队。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分成美术、摄影等8个文艺志愿者小分队,把服务群众作为文艺工作的基点和归宿,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每年开展书法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边远山区等地方,为群众义写春联、赠送书籍。2023年春节前夕,开展了45场义写春联活动;音乐志愿服务小分队“尚音尚行”文艺志愿演出团走进企业社区、山区小学等地方,开展学党史、讲党史文艺志愿宣讲、“来晋宁,我‘氧’你”文艺志愿演出等;本土作家走进校园、村组开展好书推荐、文学讲座;舞蹈家、美术家、书法家走进乡村,开展绘画、书法、舞蹈培训,给人民群众送艺术、送欢乐,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志愿服务活动现已形成长效机制,服务农村、社区、企业等最前沿最基层人民群众。二是举办各类活动。作为郑和故里,晋宁以节庆活动为平台,多次举办了郑和文化节。晋宁文联在每一届郑和文化节中承办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系列活动,举办了《通俗郑和志》首发式、郑和故里美术作品创作展览,文化节开幕式表演、大航海诗歌艺术汇等,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郑和研究、专家学者开展郑和文化论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走进晋宁,提升晋宁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近年以来,举办了春节文艺惠民演出、“春纷花神”汉服十二花神才艺大赛、三八国际妇女节文艺惠民演出、“健康家”千人公益广场舞大赛、戏曲培训、“我心向党 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
2020年“文化大篷车 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
二、 着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力促佳作人才涌现
大量具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精品佳作不断涌现,是地区文化发展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文联和协会的中心工作。《月山》是晋宁区唯一一份具有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核发准印有内部刊号的文学资料。每年4000册《月山》的编辑出版,发现培养了人才,壮大和磨砺了晋宁文艺创作队伍。从晋宁走出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滇池》《散文诗》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若干。一部分作者还公开出版个人文集,主要有《永乐大航海》《彝寨如歌》《水边的国度》等十多部作品;罗家柱散文集、朱家勇诗集、李汝珍诗集先后入选“滇池文学丛书”;罗家柱、朱家勇分别荣获昆明文学年会奖;陆晓旭荣获冰心文学奖;多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先后入选新华社出版、漓江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等年度文学作品选,成为全市、全省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宣介晋宁、诠释晋宁的文化内涵,晋宁文联还编辑出版了9套34部“郑和故里文化丛书”,含《郑和九十九》《清臣汤曜》《在历史的字词里回望》《学山楼诗集》《舞步上的晋宁》等。丛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是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优秀地方文献,也是外界认识晋宁的一个窗口。同时,编辑完成介绍晋宁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风民俗、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宣传书籍《晋宁》。
2021年晋宁区文化馆非遗进校园——走进昆阳一小
三、 着力做好文艺家协会建设,促进协会蓬勃发展
文艺家协会是开展文联工作,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晋宁区文联服务管理区作家、美术家、戏剧家、舞蹈家、音乐家、书法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8个协会。一是及时换届,发挥班子作用。为了确保各协会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工作,区文联积极做好协会换届指导和协调工作,把一批政治觉悟高、热心文艺事业、能干事、想干事、在文艺界具有一定凝聚力的人才选拔进入协会领导班子。二是主动对接,力争协会经费保障。积极与工青妇、文旅局、统战部、政法委、交警队、法院等部门沟通对接,以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廉政文化建设、节庆活动等为主题和契机,争取活动经费做保障,开展采风创作、文艺赛事、培训讲座等提高协会专业艺术水平。三是精心组织,积极参赛荣获佳绩。区文联鼓励、引导各种文艺人才参加各级赛事。近年来,荣获昆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云南站)银奖、昆明市“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晋宁音乐家协会主席吴仁平荣获云南省“优秀文化志愿者”称号;李搏作品入展云南省青年书法提名展;蒋忠林、李兵作品荣获云南省“彩云奖”;《鼓舞少年》在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荣获“双奖”——金奖、传承奖两个最高奖项。四是出台激励机制,力促精品力作涌现。在2015年制定出台的《晋宁县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奖励办法》基础上,与时俱进修改完善了《晋宁区优秀文艺作品扶持补助办法》,对优秀的文艺作品进行扶持、对获得区级以上获奖作品进行补助。
经过不懈努力,五年来基本形成“文联围着协会转,协会围着会员转,会员围着创作转,创作围着精品转,精品围着群众转”的良性发展路子。文联围着协会转,转出了全区8个文艺家协会,协会工作有思路、有计划、有活动、有效果;协会围着会员转,转出了六百多名会员,协会队伍扩大的同时,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会员围着精品转,有多名骨干会员的文学书画摄影等文艺作品在区级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出版专著十多部,近百人加入中央、省、市相应文艺家协会;精品围着群众转,全区文艺界主旋律、多样化的作品多了,群众喜欢的作品多了,获奖的作品多了,人民群众满意的文艺工作者多了,逐渐呈现出“四多”的可喜局面。
2023年文艺宣讲下乡活动
四、 着力推进基层文联建设,构建全区文联“一盘棋”格局
发展乡镇(街道)文学艺术,是传承创新地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为此,晋宁区文联积极建立乡镇(街道)文联组织。一是积极成立乡镇(街道)文联,夯实文联自身组织建设。晋宁区辖3个街道办、2个民族乡、3个镇。晋宁文联紧抓深化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街道文联组织建设,2021年,8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文联组织。同时明确各乡镇(街道)文联的职能、岗位职责,形成联系群众制度、第一届委员会集体决策规则、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规则制度,规范、科学开展新成立的基层文联工作,切实彰显“小文联大作用”的成效。二是挂牌乡镇(街道)文艺工作室,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为切实保持和增强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出“以党建带文建,创新带动新活力”工作理念,制定出台《晋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建带文建以艺术化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将文联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在成立8个乡镇(街道)文联的同时,建立8个乡镇(街道)文联文艺工作室,支持和鼓励艺术家在工作室进行创作。三是主动开展“结对子”,让文艺人才服务基层文联。为让乡镇(街道)文联与协会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大局,真正走基层接地气,晋宁区文联根据每个乡镇(街道)的地域特点,指定一个有关联特点的协会与之开展“文艺结对”。如:夕阳彝族乡,属于民族乡,虽然自然风光优美,但比较偏远,经济亟待发展。为此,指定摄影家协会与之结对,用摄影作品宣传推介乡村发展。昆阳街道,属于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人们喜欢跳广场舞,并且有舞龙队、“荷之韵”文艺队等,与舞蹈家协会结对。四是创新制定基层考核办法,明确基层文联工作“风向标”。为推进乡镇(街道)文联组织发展和促进当地文艺繁荣,晋宁区文联制定下发《昆明市晋宁区乡镇(街道)文联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昆明市晋宁区乡镇(街道)文联考核办法》,经过近三年的运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镇(街道)文联规范化建设、创新性发展。逐步实现“6有”,即:有班子、有资金、有队伍、有场地、有活动、有考核。
2024年晋宁区举办“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