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红河》是深度文旅书系“中国这么美的30个自治州”系列丛书中首批出版的8本书之一。正如该书封面所示:这本长篇文旅作品,是“一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探寻之旅 一段与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度对话 一场各民族交流交融的不期而遇”。这不仅是《带一本书去红河》的内容提要,也是对“中国这么美30个自治州”系列书系内容的精准概括。
我国有30个民族自治州,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心心相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版这套书系,不仅有助于开掘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丰富文旅文化,还对增强民族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部近20万字的《带一本书去红河》,无论从该系列丛书的总体价值看,还是对红河这个自治州的全面反映,都可以说是一部优秀的文旅长篇大散文。
红河,过去因工作关系,我曾多次走入,比较熟悉了解。也写过不少关于红河的文章,好多都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这次读《带一本书去红河》,仍感亲切和吸引力。读完就有一种是这本书带我重新走进了红河的感觉,走进了过去未曾走过的地方,不仅亲切,而且新鲜,对红河和生活在红河的各个民族,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我想其他读者,特别是没有到过红河的读者,读了这本书,肯定会被吸引住,读后就想带着它走进红河。
这本书的作者是土生土长的红河人,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还是在文学创作上卓有成就的作家。她对脚下这片故地和各民族有着无比的热爱,对书写的生活内容更熟悉;她作为一名成熟的作家,情感丰富、叙述饱满,使作品充满了阅读的魅力。
正因为如此,使这部《带一本书去红河》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这部作品以纪实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红河州悠久而独特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变化。作者通过红河闪亮的历史文化名片,让我们感受红河历史的悠久,各民族的团结和智慧。如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哈尼梯田的神奇壮丽;穿越100年历史风云的滇越铁路的米轨历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的古城风韵;被誉为“状元故里”石屏的文化气息;西南联大留在蒙自的永恒记忆;拥有世界锡都美誉的个旧在千年风雨中的变迁;马帮之城、歌舞之乡的人间传奇;革命先辈用热血书写的红色历史;小火车拉来的一座现代化边城开远和国门河口的世纪沧桑等等。作者的纪实,实到一街一巷、一镇一村、一河一桥、一楼一园;细到一块豆腐的制作工艺,一碗过桥米线的变迁,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前世后……无不显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数十年成果的心血结晶。
二是用散文的风格,描写红河山水的神奇美丽、自然风光的奇异宜人、民族歌舞的独特风韵,让读者能从美文中感受到一个自治州的美,从而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作者笔下的燕子洞数万雨燕欢乐飞翔的奇观,滴水苗城因水而美的森林公园和大围山桫椤活化石的年轮印证,马鞍底蝴蝶谷数万只蝴蝶翩翩起舞的奇观,世界最长的长街古宴等,文字生动优美,字字句句饱含作者对红河这片土地的热爱深情。夹叙夹议和时而插入抒情的笔墨,使不少章节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使这部《带一本书去红河》的文旅长卷散文充满了文化气息,和文旅图书的一般介绍性文字相比,更有文学的价值。
三是这部文旅长卷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首先得益于红河“最云南”的厚重思想内容,但还在于作者在创作上充分发挥了她在写作上的长处。除了前边写到的散文风格外,作者还用讲故事的手法,使作品生动起来,充满了阅读的吸引力。例如,在写滇越铁路人字桥的设计和建设时,作者就特别写了在两山悬崖峭壁上是怎样找到人字这一独特而又奇美的人字设计方案的,给读者讲了一个女裁缝剪刀掉到地上,从刀面叉开后得到启示,被设计师采用,才有了世界上这座独一无二的人字桥,成为铁路建设史上的“绝美风景”的故事。故事有头有尾,充满了悬念,就像是长卷散文中的一篇小小说。又如,在写到弥勒不仅是花园之城,还是酿造云南红葡萄酒的酒都时,作者插入了一个美丽的法国小姐与一个英武的藏族青年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头有尾,让人感动。书中还有过桥米线的故事、碧色寨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充实了这部长卷散文的内容,还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这正是作者把她创作小说的长处,巧妙地用在这部文旅作品中的结果。
四是这部作品图文并茂,文图相映,美美与共,引人眼球。这些图片,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不少地方都是对开大图插入,大气壮观,令人震撼。这些图片,既增强了作为文旅作品的美感效果,又显示了作品真实性的现场感。作者、编者、摄影者,都下足了功夫。
我想,无论是谁,带着这本书去红河观光采风,或是旅游,实地走一回,一定会像我一样,要感谢这本书的引导,会说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
张永权,祖籍重庆万州区后山镇,中国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文学期刊编辑工作,曾担任《边疆文学》主编、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著有各类文学作品集28部,代表作有五卷本的《张永权文集》,长篇小说《桃花流水》、长篇报告文学《走进独龙江》《张永权诗选》《张永权文艺评论集》《滇云漫记》。有多种作品和编辑作品获奖。曾担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鲁迅文学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