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五十年——徐晋燕作品研讨会》在昆明市博物馆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9 09:55
信息来源:云岭纪实公众号

徐晋燕简介

QQ20250506-095101

1955年生于北京,1964年随父母迁居云南,1971年到云南新闻图片发稿站从事暗房工作。1978年云大新闻班毕业后,在新闻图片社任摄影记者。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1993年,作品《三塔》荣获首届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奖一等奖;出版有《云南故事》《时代映像——徐晋燕》《寻找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十余本画册。1999年,《合影》等作品被美国光圈出版社选入《中国五十年画册》,并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巡展;2006、2007年在法国格西里国际摄影节等举办《滇越铁路》《盐工》等个展;个展《茶马古道》在青海首届三江源国际摄影节获“锦绣中华”展览奖;2008年,在平遥国际摄影展策展的《抗战老兵》等两个展览获评委提名奖。作品《小豹子》等两幅被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碧色寨》等4幅被广东省美术馆收藏,《抗旱救灾》等4幅被中央档案馆收藏。200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中国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同年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四个一批’摄影创作类突出贡献奖”。

2025年4月26日下午,《回眸五十年——徐晋燕作品研讨会》在昆明市博物馆会议厅成功举办。研讨会吸引了众多云南摄影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约170人参加,共同探讨徐晋燕50年摄影生涯的艺术成就与深远影响。本次研讨会由云南省摄影家协会摄影理论委员会、云南省民俗摄影协会学术委员会、昆明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

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缪开和,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策展人那日松,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华中师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建华,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民族学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清华,评论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毅,摄影家、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龙江,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朱运宽,摄影家、云南民族出版社编审欧燕生,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何珊,南拾影域文化总监张扬等多位嘉宾做了学术交流发言。会议由评论家张福言作学术主持。

640 (1)

视觉人类学、民俗学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邓启耀,摄影活动家、策展人李媚,摄影家、原四川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锦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摄影家发来了书面发言稿。

除了上述嘉宾外,本次研讨会还吸引了众多摄影界同仁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云南艺术学院教授李季,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张永宁,著名诗人、朗诵家邓耀泽,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邢毅,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雄春,中国民航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摄协原副主席邓喜平,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朱宝昆,全国公安摄影协会副主席潘增良,云南省民俗摄影协会会长陶云,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肖依群,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建明,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李昆,昆明摄影家协会原主席马克斌,昆明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陆江涛,红河州摄影家协会主席段靖雄,大理州摄影家协会主席余国勇,大理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赵瑜,昭通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祝明等也专程前来参会。众多市县的省摄协理事,如石林县、泸西县等地的摄影爱好者也纷纷赶来,现场气氛热烈,是一次多学科、多领域跨界研讨会。

640 (2)

会议伊始,徐晋燕分享了他从影50年以来的摄影经历、经典作品以及他的摄影观点。他强调:“摄影最大的功能是记录,摄影的本质在于记录”。他提到,任何对他想表现的主题有帮助的瞬间,他都会记录下来,这些瞬间不是精心设计的,而是真实自然的。徐晋燕自谦地表示,他只是一个记录者,而非艺术家,而他的作品也恰恰体现了这种对真实生活的深刻捕捉。只有他对普通人的生活、对摄影本身以及对功利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才能拍出那些平淡而耐看的影像。

徐晋燕还分享了他对摄影与家庭、历史关系的理解。他提到,照相馆不仅仅是一个照人像的地方,它还拥有记录家庭历史的特殊功能。虽然它记录的只是一个家庭、一个人的故事,但整个社会的历史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家庭和个体共同编织而成的庞大而真实的篇章。每一张家庭照片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翻看这些照片时,那无疑是家庭最温馨的时刻。

640 (3)

徐晋燕还回忆了自己的摄影生涯起点。他的父亲曾参加过朝鲜战争,在那场艰苦的岁月里,父亲拍摄了不少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那个特殊时刻,父亲对摄影的热爱和执着,也深深影响了他。徐晋燕表示,自己能走上摄影之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自70年代开始拿起相机,徐晋燕已在摄影领域耕耘了50年。作为云南最早一批跨学科的摄影师,他的艺术之路充满了探索与创新。最初,他也像许多摄影爱好者一样,曾追寻自然风光的壮美与宁静。然而,真正让他摄影技艺飞速提升的,是他在暗房中度过的那段时光。在暗房里,他独自钻研显影与冲印技术,沉浸其中整整四年。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观看几百张摄影作品,从当时众多摄影大师和新闻记者的经典之作中汲取灵感。这些海量的观摩与学习,对他摄影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0年代,云南摄影在全国范围内崭露头角,成为摄影界的一股新势力。云南摄影人第一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徐晋燕作为云南摄影界的佼佼者参与其中。展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让更多人看到了云南摄影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徐晋燕的摄影生涯,不仅见证了云南摄影的崛起,也成为了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力量。

徐晋燕的《云南故事》《西南丝绸之路》《寻找茶马古道》《时代映像》《莫道昆明池水浅》等摄影集,如同一段段特别耀眼、特别精彩的篇章。然而,他的50载摄影人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那些平凡又平常的日子里,慢慢地流淌着,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那些让人感慨的重量。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关注,还走向了国际舞台。美国光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五十年画册》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巡展,其中选择了世界和中国20多个摄影师的作品,罗伯特·卡帕、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等大师名列其中,而徐晋燕的《合影》等7幅作品也被选中。

在研讨会上,徐晋燕还分享了他的摄影理念。他强调摄影要跨学科交流,他有很多社科研究的朋友,这些朋友对他的帮助很大。他指出,摄影有不少人喜欢画意,但作品拍得像画并不是摄影的唯一追求。他呼吁不要老是规定什么是最好,什么是最美,因为艺术是没有标准的。他希望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一些曾经存在的真实,让时间产生美。

《回眸五十年——徐晋燕作品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氛围进行。与会者对徐晋燕的摄影生涯和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云南的历史变迁,也展现了云南的对外开放。他的摄影理念和创作心得为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来 源:云岭纪实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