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刻度——百年欧洲艺术的多重实践”展览在省博开幕
发布时间:2025-04-30 10:05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展览名称:“潮汐刻度——百年欧洲艺术的多重实践”展览

展览地点:云南省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4日至2025年9月2日

2025年4月24日,由云南省博物馆、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法青年文化联合会、上海罗丹艺术中心、杭州云瀚展览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潮汐刻度——百年欧洲艺术的多重实践”展览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通过自文艺复兴时期至20世纪欧洲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同流派的95件经典作品,将艺术家们的手稿、素描、油画与雕塑作品,以“秩序崇拜与情感解放:新古典主义VS浪漫主义”“自然的追寻:巴比松与现实主义的视觉迁徙”“规训与反叛 :从学院传统到现代艺术”“觉醒与重塑:19世纪俄国绘画的独特风貌”四个单元串联,带领观众踏上一段跨越数百年的艺术探索之旅,领略欧洲绘画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创新变革。

展览不仅涵盖了肖像、风俗、风景等多个题材的绘画作品,让观众得以全方位感受欧洲绘画艺术的多样魅力;还特别展出了为创作大型神话和历史画所作的手稿,从细微之处展现艺术创作的精湛技艺与独特巧思。展览深入探讨了美术学院在欧洲艺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揭示美术学院的教育如何塑造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成长,又为何在特定历史时期成为了艺术革新的挑战对象。展览以普及艺术史知识为宗旨,向观众呈现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的欧洲艺术发展脉络。

序章中通过展出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鲁本斯、凡·戴克和弗朗索瓦·布歇等大师及其学徒和工作室的作品,呈现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风格的演变。

第一单元“秩序崇拜与情感解放:新古典主义VS浪漫主义”聚焦于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艺术思潮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展示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安格尔和浪漫派画家特纳、籍里柯与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讲述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对立与互动,展示了两个流派在艺术表现与思想理念上的激烈对撞,揭示了理性和情感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反映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社会思想的剧变。

第二单元“自然的追寻:巴比松与现实主义的视觉迁徙”聚焦于19世纪中叶巴比松画派与现实主义的崛起。通过卡米耶·柯罗和弗朗索瓦·米勒等艺术家的作品走进艺术家对自然与现实的深情回望,观众可以欣赏到他们眼中的自然风光与动人的日常生活。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回应了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土地和劳动的深厚情感。

第三单元“规训与反叛 :从学院传统到现代艺术”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艺术从学院传统向现代艺术的转变。学院派画家如德拉罗什、布格罗等大师的作品延续了古典主义的严谨技法与规范化的创作方式,而随着“落选者沙龙”的举办,印象派等现代艺术流派应运而生,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挑战了学院派的权威,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印象派画家如德加、雷诺阿等,通过对光影、色彩和形体的敏锐捕捉,挑战了传统的绘画规则,专注于瞬间印象与日常生活的自然呈现。同时,“现代雕塑之父”罗丹也力求突破“完美人体”的学院传统和肖像范式,让创作过程本身化为艺术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现代艺术更是呈现出多元、实验与颠覆的总体风貌,各种艺术流派与运动纷至沓来,共同推动了艺术从再现世界走向重构世界的本质变革。

第四单元“觉醒与重塑:19世纪俄国绘画的独特风貌”,则将目光投向了19世纪的俄国画坛。俄国美术学院在采用严格古典主义训练的同时,也催生了巡回画派等具有民族特色和现实关怀的艺术运动。伊万·希施金、伊萨克·列维坦和伊利亚·列宾等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不仅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的精髓,更将其与俄国本土社会的现实紧密结合,深刻反映了对农民、工人阶级及社会底层的同情与关注,展现了俄国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社会风貌,更通过艺术表达了对生命、孤独与希望的深刻思考。

此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9月2日,诚挚地欢迎每一位观众前来参观,领略欧洲艺术几个世纪的更迭与演进。正如《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所言:“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当灵魂完全沉浸于美与真理,时间的潮汐便静止了。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激发观众对艺术的热爱与思考,共同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期待您持续关注云南省博物馆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活动资讯。(来源:云南省博物馆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