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 | 浅谈儿童散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5-05-14 14:48
信息来源:春城文艺

我们知道,散文作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文学体裁,因能给写作者提供广阔的抒情空间,提供发掘人性美与自然美的描述天地,历来都受到广大写作者的喜爱。

人们对散文较为普遍的认识,大概有两方面。

一是散文的“易”。

人们认为散文容易写。

散文无须像小说那样刻意构筑故事框架,设定人物,场景安排,矛盾冲突,疏导解决等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作品要素,文学技巧和表现方式,而是可以即兴获取素材,随时触发灵感。散文可以走马观花,匆匆而就,甚至可以仅只是“到此一游”之类的行走记录。

散文的“易”还表现在,散文酝酿快、下笔快、成文也快。

不过,这样的“易”,往往导致很多散文只是即时性的,写过就过了,写的人很快就忘,读的人也很难留下什么印象。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说散文“易”,其实是很片面的。散文这种文体的写作,其实很难很难,一篇精彩的,优美的散文,令人读来陶醉其中的散文,是经过作者细心观察,精心构思,逐字逐句推敲而成的。

二是散文的“散”。

散文的率性书写,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恣意发挥,散文的观景、观人、看山看水看日月,论人,论事,论世间万象,抒情,抒意,抒胸怀心绪,等等,都能够让写作者沉溺其中,倾注热情,可以洋洋洒洒,方方面面,尽情挥洒。

可以说,凡过眼之情、之景,皆可为散散的“文”。

不过,虽然这个“文”可以很散,但这个“散”,却不应该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散”。

散文素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任何一篇散文,一定会有一个主要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散文要表达的“事”,也就是一篇散文的“眼”,你因什么而有所触动,因什么心灵有了共鸣,因什么而渴望表达,需要直抒胸臆,因什么而受到某种启迪等等。

所以,散文虽“散”,却“散散归一”,必须有其核心思路和主要阐述内容,也才能做到“形散神不散”。

所以,散文,并不是真的“易”,真的“散”,而是需要更好的文学性,更优美的文笔,更深邃的内涵,更魅惑的文采。

这才是散文写作的不易和不散。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散文创作的简单认识,今天我们要说一说儿童散文的写作。

那么,儿童散文的写作又有什么不同呢?

散文写作与儿童散文写作,看似相近,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儿童散文,重在“儿童”。

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视觉,儿童的心灵,儿童的感受……

也许有人认为,儿童散文应该更好写一些,儿童嘛,要幼稚,要有趣,要放低身段,调整视觉,要从儿童心智出发,语言要简单,叙述要直白,内容要明了……

这些定义的确能够从一个侧面说明儿童散文写作的要求。

其实,儿童散文的写作,远不是几句这样的定义这么简单,在我看来,儿童散文比我们通常都散文要求更高,创作更有难度。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最大的区别,它应该是乐观的,充满信心的,充满光明的,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苦难,艰辛,但终究能够克服,能够勇敢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样的理念贯穿着整个儿童散文的写作。

儿童散文的写作,我认为有三个最基础的要点。

一是自然与童趣。

儿童有其自然性,儿童与自然,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有着与大人不同的感受。

在他们眼中,不同形态的生命,都纯粹而简单,每一个生命体都可以交流。一朵花,一棵草,一只小狗或小猫,甚至一条毛毛虫,都值得他们信任,都可以与他们对话。

儿童的天然属性,就是自然。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单纯、敏感,他们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类,有一种天然的感应。这就是童心。

所以,儿童散文的写作,如果能紧紧扣住“自然”这一主题,关注自然,关爱生命,像儿童一样,满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好奇,通过细致的观察,选取运用精彩的细节,以温柔的情感,优美的文字,抒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之间的故事,就能更多地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小读者心里引起共鸣。

二是爱与美。

儿童散文的第二个要点,就是爱与美。

儿童散文以其自然、童趣、真实、美好,诗意地展现出一个大美大爱,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艺术地再现生活。

我始终认为,儿童文学,就是真善美的文学,儿童散文,就是用爱与美,抚慰儿童纯净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希望之光的温暖,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真诚。以文学的魅力,给予孩子们爱与美的享受。让他们透过这些美好的文字,对自然,对世界,对人本身,或许会多一些理解,对他的精神塑造和人生价值的确立,会有更丰厚的基础、更宏阔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

儿童散文,就是用文学的形式,以美好温暖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传递生命意识和爱的情怀……

三是真诚与友善。

我们需要以文学的魅力,向孩子们展示我们的家园与生存。以平等对待儿童,以童心观察世界,以天真亲近自然,以真诚与友善,和孩子们一起培养乐观精神、坚强毅力,包容情怀和慈悲心。

儿童散文的主题,就是我们用其真诚,友善的姿态,向孩子们讲述生活,展示生活,这样的真诚与友善,构筑而成的文学,使读者读来特别亲切,特别纯净,特别感动。

文学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当然,也有想象,夸张,这两个要素,也是构筑儿童散文的重要元素。

儿童文学作家,应以最纯净的境界,最精彩的内容,最温柔的情感,最优美的文字,诗意地展现自然的灵性,文学的高洁,让我们的孩子,能以健康的人格意识,饱满的生活激情,高尚的理想情操,勇敢地面对人生,走向未来。

捕捉住各个生命的独有特点,用儿童的想象,赋予各个生命灵动的形象,显示出每个自然生命真实而纯朴的生命力量和独特感情。

有一双管观察的眼睛,就能有一对想象的翅膀……

想象的空间,夸张的童趣,意境的体验。

儿童散文的写作,除了这三个要点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点,那就是文字。

儿童散文的语言艺术是需要作者高度重视的。

儿童对文字的理解,不需要过于含蓄,过于晦涩,过于掩饰。

儿童文学的语言,要朴素,直白,简洁,尽可能用最朴素,最贴切,也最富于美感的文字来表达。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浅语写作”,我理解的“浅语”,就是用最浅显、最朴素,很自然,很平实的文学语言,来构筑儿童文学作品的优美与文学性。

对儿童文学写作语言,还有一个最贴切的说法,蹦蹦跳跳的,颗粒感非常强的语言。什么是颗粒感的语言,就是符合儿童天性的,非常有灵性,热情活泼,天真单纯,温和又有力量的语言。

一篇儿童散文,要做到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尽量做到逐字逐句的推敲,再推敲。

这里我想特别说一说我们吴然老师的儿童散文。

吴然老师的儿童散文,就是最典型的,具备了我所说的儿童散文所有重点和要素的范本。

他的儿童散文,晶莹剔透,尽善尽美。如一碗水,樱花信,珍珠泉,珍珠雨,洱海月。天使的花房里那些小花朵,小蘑菇,真是美不胜收。

我最喜欢他的《高黎贡山的声音》,用细腻的笔触,饱满的情感,平实轻灵的叙述,充满儿童文学张力的语言,展示了一座风情万种的大山,将大山的冷峻,温暖,生灵,历史,风土人情融汇一起,那种极致的美,是读来会让你颤抖,震撼,感动,想要流泪的美。

所以,我建议致力于儿童文学,特别是儿童散文的作者,好好读一读吴然老师的儿童散文,好好领略儿童散文的文学魅力和作者的艺术功力。

作者简介:湘女,本名陈约红,湖南长沙人。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幼时随父母来到云南,在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多年。现居昆明。曾在《儿童文学》《十月少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多篇,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年度儿童文学作品选》《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选》等多种选本和中小学阅读文本。已出版文集《驿路传奇》《湘女自然文学精品丛书》《长翅膀的山》等四十余部。曾获冰心文学奖散文佳作奖、冰心图书奖、青铜葵花奖、儿童文学金近奖、云南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云南文学艺术奖等荣誉。2021 年,作品《好想长成一棵树》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