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在广大电影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为学习贯彻好回信精神,在昆明市文联的组织下,昆明市各文艺家协会迅速传达学习回信精神,认真领会其中内涵,并对未来开展文艺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目标。现将昆明市各文艺家协会代表在学习回信精神中所收获的心得体会进行展示分享,以供昆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交流。
杨涛
昆明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深受鼓舞与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对电影艺术家们的肯定,体现了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这让我认识到,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的坚守。作为舞蹈领域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在肩,更加坚定了在艺术道路上追求卓越,为繁荣文艺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结合昆明市文联组织优势与工作特点推进文艺工作。
立足文联作为党联系文艺家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会深耕生活、扎根人民,从昆明风土人情与百姓生活中汲取灵感,借鉴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挖掘本土文化的经验,创作出更具时代精神与生活气息的舞蹈作品,抒发人民心声。
同时,将借鉴文联举办“昆明文艺周”等展演活动的成功经验,组织舞蹈专场交流,邀请省内外优秀艺术家来昆交流指导,提升昆明舞蹈界整体水平。
此外,依托昆明舞蹈家协会组织优势凝聚舞蹈界力量,引导大家深挖本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并融合现代元素,展现昆明独特魅力;积极参与“文艺志愿者走基层”等惠民活动,把优秀舞蹈作品送到群众身边,收集反馈让创作更贴近需求,为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精品。
杨晶华
昆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好的电影,既能让人仰望星空、触摸理想,也能让人亲近大地、感知生活。”作为一名民间绘画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在一线耕耘三十载的小学美术教师,演员姚晨的这番心声,恰恰道出了我的心境——艺术既要扎根生活的沃土,更要在代际传承中焕发生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中指出的“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这对我而言既是指引也是鞭策。在课堂上,我总试着将民间绘画的技艺融入美术教学:带着孩子们临摹祖辈传下的纹样时,讲讲图案里藏着的农耕智慧;教他们调兑矿物颜料时,聊聊大山里草木与石土的故事。这种“非遗+课堂”的融合,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更让传统技艺在童趣中焕发新活力。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勇担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以创作礼赞时代、讴歌人民,用精品佳作彰显中国精神、凝聚奋斗力量。
今后,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与政策先机,在继续深耕课堂教学、带好每一届学生的同时,计划联合本地非遗工坊开设校外传习班,让更多孩子和社区居民有机会接触民间绘画。在家乡的热土上,我既要当好讲台前的播种者,也要做好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努力创作出更多既有乡土气息又具时代感的精品力作,为家乡文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熊晖
昆明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充分肯定了老一辈艺术家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及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并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方向,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创作讴歌时代的精品佳作。在云南,回信精神将深刻激发本土创作实践:一方面,电影界立足多民族文化资源与红色历史,深化“在地性”创作,挖掘民族文化与时代主题融合的独特表达;另一方面,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入基层捕捉真实生活,增强作品的社会共鸣。同时,云南电影人探索传统与创新结合,以新技术赋能民族叙事,坚守“崇德尚艺”的创作底线,并依托区位优势推动本土故事国际化传播,服务“文化强国”战略。未来,云南电影将以回信精神为引领,将文化自信转化为创作动能,为中国文艺繁荣贡献地域力量。
基于我在云南泸西拍摄《屋顶足球》的青少年题材创作实践,后续文艺工作会继续立足边疆特色,深化现实关怀与时代命题。在创作方向上,需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少年的教育困境、文化传承角色等议题,通过真实叙事强化社会共鸣,同时构建国际青春主题与云南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跨文化表达框架,避免同质化创作。在内容挖掘上,应激活民族非遗、生态保护等本土资源,通过青少年视角转化红色历史与当代实践,以轻量化叙事承载厚重主题,呼应"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创作导向。总体而言,创作需以扎根人民为根本,将边疆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为青少年题材影视注入地域特色与思想深度。
邵筱萍
昆明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后,我深受触动。回信不仅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的肯定,更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文艺工作者要以“崇德尚艺”为立身之本,深耕云南文化沃土,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这座城市的价值源泉,盘活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文化遗存,创造出更多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脉络,以史鉴今,发人深思,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戏剧作品。继续讲好西南联大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故事。彰显党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影响力,以文艺作品服务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话剧《联大往事》以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壮阔历程为蓝本,2024年9月已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及昆明巡演10场,引发热烈社会反响,广大师生认为不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2025年5月27日近2000位清华师生在新清华学堂观看演出好评如潮,师生纷纷表示深受触动,通过舞台更加立体、鲜活地了解了西南联大的历史和精神,感受到联大师生刚毅坚韧、心怀家国的精神风貌。《联大往事》这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