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如歌而至,向光而行,回顾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24-2025音乐季
发布时间:2025-08-01 15:43
信息来源:昆明聂耳交响乐团

640 (29)

城市文化与交响的深度共鸣

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圆满完成其第九个跨年度音乐季。历时十个月的运作,不仅回响着建团十五周年的历史节点,也彰显了音乐季制度在昆明城市文化生态中的深远影响。音乐季作为一种系统化的艺术生产机制,远超单场演出的表面意义。通过有计划的演出排布、结构化内容策划和贯穿全年的艺术表达,音乐季为昆明带来了稳定的文化节奏,并为乐团建立了完整的创演体系与品牌标识。

在昆明这座迅速发展的城市中,音乐季不仅提升了文化供给的质量,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具有连续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文化平台,使高雅艺术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与单纯扩展演出数量不同,昆明更需要一个能够内化于城市文化结构的艺术制度,而音乐季正是这种机制的体现。它通过策划代替零散调度、通过结构代替碎片化,为城市文化表达提供了持续性和节奏感。

作为昆明文化生态中的中坚力量,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依托音乐季制度,持续推动交响艺术融入市民生活。它不仅是艺术服务平台,更是塑造城市精神的文化标杆。乐团通过稳定的制度与开放的艺术表达,正奏响着属于昆明的声音名片。

拓展曲目与风格的多元空间:以开放姿态丰富城市的音乐体验

2024-2025音乐季通过精心策划的11场乐季音乐会与6场惠民普及演出,呈现出经典诠释与当代探索兼备的艺术格局。乐团以开放姿态积极拓展曲目类型与艺术风格边界,回应了昆明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期待。

经典曲目诠释方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黄屹执棒的开幕音乐会中,乐团与青年小提琴家蒋熠颖细致呈现了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的典雅风格与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的浪漫主义热情。“贝多芬之夜”则携手青年钢琴家韦子健首次合作,韦子健凭借精准的“理性雕塑”与深邃的“抒情哲思”,圆满完成了他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首演,彰显青年音乐家对经典作品的独到见解。

在纪念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音乐会上,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孙一凡联袂青年大提琴家潘畅,深入诠释《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冷峻与思辨;闭幕音乐会仍由孙一凡执棒,携手青年圆号演奏家金智成,以温润而优美的音色完美演绎了韦伯《圆号小协奏曲》,并以舒伯特的《伟大交响曲》画下恢宏的乐季终章。

曲目与风格的多元拓展方面,云南籍青年指挥家尹炯杰执棒的“云南的骄傲系列Ⅰ”令人印象深刻。他凭借菲特尔贝格国际指挥大赛冠军的艺术风范,深度诠释了徐振民的交响音诗《枫桥夜泊》与罗忠镕的《广东民间音乐三首》等经典中国当代作品,不仅彰显出青年指挥家对中西音乐语言与民族音乐元素融合的深刻掌握,也为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的风格诠释提供了新鲜视角,进一步拓展了乐团在中国当代作品理解和表达上的艺术深度与厚度。

在云南籍指挥家、作曲家胡星宇执棒的2025年新年音乐会中,乐团创新性地引入了《塞尔达传说》《加勒比海盗》《嫉妒探戈》《时光倒流七十年》等流行跨界作品,拉近了年轻观众与交响乐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室内乐音乐会中,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实践“本真主义”与“巴洛克演奏法”,在精妙技艺的表达与艺术风格的控制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积极探索和艺术拓展,不仅体现出乐团驾驭多样曲目的成熟能力,也彰显出乐团在艺术策划和文化表达上的自信。

乐团通过不断丰富的曲目选择和多元化的风格探索,使昆明的城市音乐体验更趋丰富与多样,也为云南乃至中国的交响艺术表达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与艺术路径。

日益重视合奏训练:为艺术表达注入灵魂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连续推出室内乐音乐会,展示了乐团在艺术表现力上的持续提升,也凸显了乐团对合奏训练的战略重视。合奏训练不仅是乐团整体艺术表现的核心,更是提升演奏默契与精细度的关键。通过深入的合奏磨合,乐团演奏家们在音色、节奏和情感表达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协作层次,为整体演绎注入了更加和谐与丰富的艺术张力。

合奏训练已成为乐团的核心任务,也是一项全体演奏家共同认可并积极推动的目标。乐团始终将“团队合作”精神置于音质提升和演奏流畅度的核心位置。合奏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磨合,更是艺术创新与专业精神的培养平台。室内乐音乐会的持续推出正是这一战略目标的具象体现,标志着乐团在艺术精细化与多元化表达上的不断突破。

在这一过程中,乐团演奏家组成的“V.C.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刮尘、第二小提琴宋宸煜、中提琴牛路、大提琴卢宇)与“阳光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李超群、第二小提琴汝蒙、中提琴滕飞、大提琴张帆)以及多位演奏家在室内乐音乐会的舞台上迅速崭露头角。作为乐团目前推出的两个较为成熟的室内乐组合,“V.C.四重奏”与“阳光四重奏”凭借其卓越的演奏技巧和深厚的音乐理解,在室内乐音乐会上展示了精湛的默契与艺术深度,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随着合奏训练的不断深化,乐团整体艺术表现力也在持续提升。特别是在室内乐音乐会中,演奏家之间精准的配合与情感层次之细腻,使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观众心中树立了更深的艺术认同感。乐团的专业化精进不仅提升了演奏水平,更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征。

“聚焦青年”,助推艺术新生力量

“聚焦青年”作为2024-2025音乐季的核心策划理念之一,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批优秀青年演奏家受邀来到春城舞台,他们的表现不仅充满活力,更带来当代语境下的新鲜表达。

2024-2025音乐季,小提琴家蒋熠颖、章奥哲,钢琴家韦子健,大提琴家潘畅,圆号演奏家金智成等青年演奏家,在多场重要演出中担纲主角。他们以精湛技与充沛情感,为经典作品注入了青春能量,也为乐团演出质量提供了可靠支撑。

与此同时,三位香港青年乐团演奏家全程参与“贝多芬之夜”演出,标志着“香港青年乐团驻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实践基地”的共建成果迈入实质阶段。

这一面向青年展开的结构布局,不仅打通了内地与港澳青年音乐人才的协同培养路径,也为“青年—城市—国家”三位一体的文化策略提供了现实支撑。乐团通过机制化扶持、项目化协同,使青年成为城市文化生态中最具动能的组成,亦强化了自身作为艺术人才孵化平台的重要地位。

用交响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15周年庆典委约作品专场音乐会”中,“原创作品回顾”与“委约新作呈现”交相辉映。乐团持续深耕本土语汇、民族母题与当代语境三者交融之策,在作品选题上聚焦地方文化表达,在风格塑造上追求交响美学中的独立表达。尤其是音乐会下半场,由云南籍作曲家李沧桑创作的交响组曲《聂耳与国歌》作为建团十五周年的精品力作之一,不仅承载了纪念的庄严使命,更以音响结构和主题构建回应“国歌精神”的当代表达,让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形象在交响乐章中鲜活可感。

这部作品的推出,不仅是对聂耳精神的时代致敬,更是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创作路径中一次内涵与表达方式的跃升。乐团以持续稳定的委约机制精准谋篇,以云南文化资源为策源,以国家叙事为题旨,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辨识度、国家使命感与国际传播力相统一的创作之路。

音乐季在城市文化生态中的角色升级

从制度确立到文化拓展,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不断以音乐季为依托,推动艺术系统与社会机制的深度联动。音乐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提升了乐团自身的艺术生产能力,也显著促进了昆明公共文化生态的系统化建设,使交响乐从剧场融入城市脉搏,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11场乐季音乐会外,2024-2025音乐季的6场普及演出构成了“经典诠释+惠民普及”双轨并行的生态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双城记”音乐会作为2024-2025音乐季颇具示范意义的共建项目,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联袂呈现,集中展演滇川两地原创委约作品。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滇川两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也呈现了一场跨地域的文化交响,彰显了两团在新时代语境下共同推动西部交响乐事业的责任与使命感。两团以开放姿态与创新实践推动了西部文化的深度合作,借助高质量的原创作品讲述家乡故事与中国故事,拓展了中国交响乐的表现维度。此番“文脉相连、双团和鸣”的文化交响,不仅凝聚了滇川两地的文化智慧,也为中国职业交响乐团的未来发展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

此外,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昆明市音乐文化艺术协会联合呈现的“民族×世界”音乐会,为职业乐团与社会文艺组织的合作提供了新范式。通过将《阳关三叠》《曼昂阿诗玛》与西方经典歌剧的演绎结合,乐团成功构建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图景。这种跨文化的演绎方式不仅拓宽了观众的文化视野,也加深了乐团与社会文艺组织的深度合作与互动,推动了音乐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双向融合。

与此同时,乐团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音乐会与主题党课活动。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祥鹏航空党委联合在祥鹏航空昆明基地举办的“交响辉映党的二十大 蓝天逐梦启新程”主题党课活动,通过结合音乐与党课内容,充分发挥了艺术的力量,激发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国庆系列演出中,乐团以《我们的国歌》主题音乐会为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讲述“聂耳与国歌的故事”,进一步巩固了乐团在公众心中的文化地位。

乐团持续精心打造“春城之乐·城市音乐会”系列,通过深入城市社区和公共空间,将高雅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乐团与观众的互动与联系。

从“艺术普及”到“文化共建”,从“机制协同”到“内容共享”,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正逐步从单一的艺术生产者转型为城市文化生态的策动者与系统建构者。音乐季所搭建的,不仅是艺术演出的制度平台,更是推动公共文化持续演进的动力源泉。正如《双城记》所展现的那样,跨地域文化协作、价值共创与机制共享,正在为中国西部交响力量的集体崛起开辟更为辽阔的文化空间,既体现了文化责任,也展示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作为地方交响力量在国家文化版图中的重要意义。

如歌而至,向光而行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九年间成功搭建了清晰的职业化发展路径。2024-2025音乐季不仅回顾了乐团在过去九年中的艺术积累与制度建设,更为未来的艺术规划与战略布局指引了方向。

如歌而至,向光而行。经过九年的稳步成长,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已步入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阶段。随着指挥家张橹正式接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乐团将迎来全新的策划思维和艺术视角。无论是创作路径的拓展,还是文化生态角色的深化,乐团将继续为城市文化赋能,在艺术上迈向高峰,奏出更加自信的时代交响。(作者:冯薇薇,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昆明市签约文艺评论家WRI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