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由熹言生活影像交流社发起的“熹言生活影像交流沙龙”在昆明市西山区弥勒寺公园小剧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照片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云南文艺界名家以及六十余名摄影爱好者前来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氛围浓厚。
主讲嘉宾阮卫明老师以《为什么拍照——照片背后的故事》为题,分享了自己多次进藏拍摄的经历。他讲述了与寺庙僧人结下深厚友谊,从而让后续拍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趣事;分享了在拍摄伤残老兵过程中历经重重困难却仍未能完成心愿的遗憾;还介绍了自己跟踪拍摄布朗山头人及村民,多次往返当地,记录了几代人生活状态的珍贵经历。阮老师强调,照片的意义在于对抗遗忘,将瞬间定格为永恒。它如同“记忆的银行”,能够清晰地保存那些正在消失的当下和不可重现的瞬间,让我们在多年后仍能清楚地看到过去的点点滴滴,而不是留下模糊的遗憾。他进一步阐述了照片的三大价值:保存真实,记录不可复制的自己,捕捉当下最真实的你和生活;承载情感,成为未来的“访客”,那些看似平常的照片,日后翻看时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随后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张志刚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对风光摄影的热爱与执着。他深爱并拍摄人类所生存、成长的大地,强调自己的风光摄影作品展现的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内涵,风光摄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文表达。他回顾了自己几年前的“西部如此好看”影像展,向大家展示了西部独一无二的纯净风光和虔诚的民族风情,呈现出一种无比神秘而迷人的魅力。同时,张老师也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留下的遗憾,如没拍到自己想拍的人与事,为某张作品没有很好保存下来而感到惋惜。面对当下视频为王的趋势,他鼓励大家“照片与视频并不对立,静态的留白与动态的连贯,共同构成完整的时代叙事”。
活动现场,云南著名摄影家蒋剑,画家邵培德、赵克,武术家陈益民,作家赵振王等多位文艺名家也到场交流,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曾被阮卫明镜头记录过的“照片中的人”意外现身,与拍摄者重逢,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熹言生活影像交流社发起人之一杨磊表示,沙龙是一个舞台,将邀请更多的人来“唱戏”,旨在让“有故事的照片”不再沉睡在硬盘中,而是成为连接人与人、过去与未来的“时光隧道”;同时,也希望这个“舞台”能让更多市民能近距离接触、了解摄影老师及作品,并成为朋友。
本次分享会由熹言社许为嘉老师主持,吸引了60多位摄影师及相关人士参与。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影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未来,熹言生活影像交流社计划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摄影爱好者们创造更多交流与成长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