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11月25日,《镜・海 ——无限的凝视》中法当代艺术交流展在昆明艾维美术馆举行。这场连接中国与法国的艺术作品展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将展出77幅当代知名视觉艺术作品。这是云南借力打造吸引国内外艺术家的“第二居所”具体行动,助推了云南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开放包容的云南文化生态。


此次展览以当代视觉艺术家的视角,关注生命的本质与整体性。凝视“镜像”中的自我,观照自我的深海,探索人的主体性与大自然齐物共生的可能性,是中国道家思想与法国镜像理论的碰撞,是深度的思考与视觉空间的沉浸。77幅作品将艺术家观照世界的视角呈现出独具意味的视觉效果,展览汇聚了综合装置、声音装置、墙上绘画、AI装置、行为艺术等作品,突破形式的边界,把抽象与具象融合为强有力的视觉语言,让人沉浸其中,丰富的形式语言彰显出中法当代视觉艺术的张力与魅力。参展的法国优秀视觉艺术家:埃里克·奥波尔、英格丽德·卢切、本杰明·拉曼、费伦茨·格罗夫在亚洲的首次展览;22位中国当代深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也将全新亮相,他们以先锋而多元的艺术形式,解构当代艺术边界的疆域,凸显其跨文化的共性与矛盾,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纵贯古今、突破中西艺术边界的潮流趋势。


法方艺术家代表本杰明·拉曼的创作跨越视觉与声音,反映出对时间与空间紧密关联的解读,为本次展览而创作的《最后的太阳》, 将声音与影像装置同步播放,伴随绘画图像,为观者提供沉浸式的悬浮体验。作品既指遥远的危机,也指更贴近的瞬间——夕阳接近地平线,最终溶入水中。缓慢翻动的图像与声音作品相结合,呈现一种既沉思又沉浸的视听体验。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曹悦的《流・光》《湿地》是在写生的过程中寻找表现对象与自我绘画经验突破的切入点,作品关注的是横向流动的视觉空间,以及不同色彩情绪下的诗意自然。她认为,绘画空间的形成是多层次的物理空间,空间关系在画面中呈现出多种可能的交叠;光在空间中的游动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和层次关系。
昆明艾维美术馆于2017年启动艺术家驻地项目,项目先后与20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合作。今年的驻地艺术家英格丽德·卢切的作品《他方》关注建筑与公共空间中敏感的感知与记忆,其作品既具地方性,也频繁介入公共话语,在熟悉与陌生之间引发情感与心理的共鸣。此次展览中,她特别在现场创作了一件大型墙饰,悬挂于空间之中,编织起巴黎(她的出发地)、景德镇(她于2025年秋季驻留之地)与昆明(作品的目的地)之间的联系。《墙上之饰》强调作品所占据的空间,提前标记其归属,仿佛是对场所的未来记忆,是一种空间取代身体的转移。在展览期间,它化身为游牧的身份与多重记忆的承载者,空间、墙壁及其组成的元素,因而成为不同概念投射的场域:首饰在其中成为更大文化流动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直以来,昆明艾维美术馆始终致力于中法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在2022年11月中法环境月期间,该馆举办了“《巴黎人》与地球叙事”展览。

此次展览由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昆明艾维美术馆联合主办;联合国经济与社会部法中文化交流促进中心以及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协办。(昆明日报 全媒体记者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