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忆吴进仁老师
□ 石鹏飞
吴进仁老师逝世已有几年了,应该留下一些纪念文字。
我1977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吴老师为我们班讲《古代汉语》。吴老师穿着很朴素,一套深蓝色的中山装布制服,有时脚下就穿着双解放胶鞋,满脸堆笑,可一旦讲起课来,就眉飞色舞,古代的诗词歌赋脱口而出,令人钦佩。记得大约一年级快结束的当儿,系里找了一些学生代表开会作教学调查,我也是其中一位,那时候我颇轻狂,对有的课就直言“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说到吴老师时,我的评价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好听,当然,也希望吴老师能把这“大珠小珠”用线穿起来。
大学四年读完,我的体会是有些课自学亦可,但有些课则非要老师领进门才行,不然就不可登堂入室。吴老师讲《古代汉语》时,每每涉及到传统的“小学”——文字、音韵、训诂,这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遂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是呀,古人言“凡读书则必先识字”,不识字则何以读书呢!在吴老师的导引下,我就开始在这方面着力,慢慢地去弄通学会。大学四年级,我被系与学校送到四川大学中文系借读,算作“留校种子”,除了听中文系的课之外,还自己“越界”跑到历史系去听“古文字研究”的课,更见进步,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俗话说“吃水不忘开井人”,从这点言,实在谢谢吴老师等老师的启蒙点化。我现在想,吴老师当年完全可以在云南大学系统地讲讲“小学”,若然,于云南大学的莘莘学子堪称功德无量呢!
世纪之交,云南大学搞教学改革,开设了一个“文科素质班”,招的都是高考进来学生中的尖子,教师也是一时之选,我讲《中国文学史》,吴老师讲《古代汉语》。课余与学生闲聊,学生每每夸赞吴老师的学问渊博,讲课引人入胜。那时,吴老师早已退休,可“廉颇老矣”,风采不改。邂逅吴老师,只见他衫履依旧,踽踽独行,嘴上念念有词,我知道,吴老师还在背诵他喜爱的佳文美篇也。
我住江岸小区云大组团时(大约2005年之前),忽一日,吴老师突然大驾光临,令我一惊:一个老人爬上7楼来看他的弟子,容易吗?急问吴老师有啥事?吴老师道:“家中有个孩子,一时找不到工作,你石鹏飞有能量,能不能帮个忙?”我听了,心中一酸,想道:吴老师学问那么好,门生遍云南,何至于为了家中一个孩子找工作还欲求于人呢?哎,吴老师不懂长袖善舞,端的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呀!遗憾的是,我最终也没有帮成吴老师这个忙。
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吴老师未必在谋“治国之道”,但其终身却在谋“治学之道”,此亦君子人欤?君子人欤!
2017年11月10日—11日